专家教授进课堂 共探杨振宁教育思想 ——教育学院举行“杨振宁教育思想”学习讨论会
作者: 时间:2025-10-30 点击数: 审核人:谢利东 编辑人:武健琨
为深切缅怀我国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传承其科学精神与教育理念,深化师范生理想信念教育与专业素养培育,2025年10月28日,教育学院组织2024级小学教育(公费)4班全体学生开展“杨振宁教育思想”学习讨论会。讨论会在明德楼204教室举行,邀请多位专家学者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共同探讨治学之道、教育本质与育人使命。
本次活动特邀原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教育学院前院长戴联荣教授,原广州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尚亚东教授,原哈尔滨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吕树臣教授等资深专家莅临指导。教育学院副院长乐林会参加活动并讲话,活动由俸军博士主持。
活动伊始,全体师生肃立,面向杨振宁先生遗像默哀一分钟,表达对这位科学巨匠和教育楷模的崇高敬意与深切追思。乐林会副院长在讲话中表示,杨振宁先生不仅在物理学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教育情怀和育人理念为我国科技人才的培养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希望参加活动的学生珍惜与专家面对面交流的宝贵机会,通过活动深入学习杨振宁先生的治学精神与人格风范,将其内化为自身成长动力,传承其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心系家国的赤子情怀,为将来成长为一名“四有”好老师打下基础。

在主题研讨环节,戴联荣教授从教育学视角出发,深入剖析了杨振宁先生所体现的“慢教育”理念与“渗透式”学习方式,强调其跨学科思维对当代教育改革的启示价值。他认为,杨先生的治学之道体现了“厚积薄发”的教育智慧,值得广大公费师范生深思与借鉴。尚亚东教授结合数学学科特点,阐释了杨先生重视基础训练、崇尚逻辑之美、敢于挑战重大问题的治学风范。他特别指出,教育不仅传授知识,更要传递“大爱”精神,鼓励学生追求科学之美、思考大问题、胸怀大格局。吕树臣教授则从物理学专业角度,分享了杨振宁先生在科学研究中体现的归纳与演绎并重的思维方式,强调洞察力、坚持力与践行力的统一。他勉励同学们在求知路上保持好奇心与坚韧品格,探索适合自身的学习路径,树立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感。

在互动交流环节,参会学生踊跃发言,围绕“杨振宁求学经历的启示”“中美高等教育差异的反思”“科学与人文的融合路径”等话题,与专家们展开热烈讨论。学生们纷纷表示,此次活动不仅拓宽了学术视野,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进一步增强了作为未来教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活动最后,主持人俸军博士作总结发言。他表示,本次讨论会是一次思想的碰撞、一次情怀的激荡,也是一堂生动的“大思政课”。希望同学们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深入学习杨振宁先生的治学精神与人格风范,将其内化为自身成长动力,坚定教育理想,勇担时代使命。

此次活动是教育学院依托“银龄计划”优质资源,推动高端师资与本科学生深度互动的一次创新尝试。活动为学生搭建了与顶尖学者零距离对话的平台,通过专家引领、师生共研的方式,让学生不仅能够深入了解杨振宁先生严谨治学、报效祖国的精神品格,更能从中汲取了科学与人文交融的智慧,拓展了学术视野,提升了思维品质。
撰稿:郭银芬、俸军
图片:李志坚、梁洁婷
初审:俸军
复审:乐林会
终审:谢利东
编辑:武健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