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学子事迹和感悟

作者: 时间:2018-05-04 点击数: 审核人: 编辑人:吴永社


樱花烂漫忆母校


(教育学院 2005级小学教育1班 张 川)


雁塔樱花开,烂漫尽春色。一株株枝繁叶茂的梧桐,一束束竞相开放的海棠,一串串美不胜收的紫藤,一簇簇烂漫美妙的樱花,一朵朵雪白无暇的梨花……每当看到朋友圈中恩师们发的校园美景,我仿佛又回到了魂牵梦绕的母校。

2005年9月,怀揣着对象牙塔的无限向往和追求,我来到了楚雄师范学院原初等教育系(后与原教育系合并为初等教育学院,2014年“初等教育学院”更名为“教育学院”),开始了我大学四年的学习和生活。

刚进学校报到,快到宿舍时,我被两排整齐有序、一眼望不到头的绿化植物吸引了,禁不住问帮我提行李的师兄:“请问师兄,这是什么树,怎么会栽这么多啊?”师兄笑着对我说:“这是樱花树,春天樱花一开,这条路可美了,我们都称这条路是樱花大道,它是我们学校最漂亮的一道风景”。从这时起,我就与学校的樱花结下了不解之缘。

而今,我毕业近九载,不管在哪里看到樱花开,总能勾起在母校求学期间的历历往事,难以忘怀这美丽如画的校园、可亲可敬的恩师、活力无限的社团、勤学上进的同窗……

母校的校园美丽如画,为莘莘学子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当时,我们大一的学习和生活主要是在雁塔校区。雁塔校区见证着母校成长、壮大的每一个历史时刻,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完美合一。这里有被誉为楚雄“旧八景”之一的雁塔,有阳春三月的樱花烂漫,有启迪学子求知的陶行知塑像,有诗意浓浓的春风化雨亭,有陪伴我们学习成长的教学楼、图书馆,还有美不胜收的枫叶大道……

美丽的校园啊,此时此刻,勾起了我多少求学时的美好回忆。

读大一时我们最喜欢到雁塔花园晨读,练习普通话,背英语单词。春暖花开时节,雁塔周围繁花似锦,最美的莫过于紫藤花,微风袭来,紫藤花随风起舞,闲庭信步间,花瓣飘落,手捧一卷书,吟吟成诵,正是:园中有紫藤,三月垂佳花。门户不肯出,怡情托木华。

这是多么美的求学宝地!

大二上学期,我们到了花果山校区学习和生活。到了新的校区,让我更加深刻体会到母校的美如此博大。

一进花果山校区正大门百米左右,道路左侧“笃学善行、扬美崇善”的校训石碑,为我在大学学习期间指明了学习、做事、做人的方向。“笃学”让我明白对真理与学问的敬重和孜孜以求;“尚行”提醒我任何时候做事需要务实重行与知行合一;“扬美”激励我弘扬对美的追求与创造;“崇善”告诫我一生追求以善为本的做人品格。

母校的校训,给予我的精神洗礼,将使我受益终生。

青青园中草,巍巍教学楼,宽宽体育场;图书馆丰富的藏书,学生会堂里举办的精彩活动,食堂琳琅满目的饭菜……现在想来,还是如此美丽,如此亲切,如此回味。

母校的一楼一宇,一花一草,迎来晨曦,送走夕阳,默默的伴着我们走过了最美好的青春时代,为我们留下了最美的芳华!

予我们芳华锦上添花的,是母校可亲可敬的恩师们。

大学四年的时光里,正是有了可亲可敬的恩师们给我人格魅力的涵咏,深厚学识的滋润,循循善诱的启迪,才培养了我们优秀的专业素养,让我在校园里蓄积了蓬勃待发的原动力,在毕业进入工作岗位后不断进取,不断成长。

2009年8月,我通过参加统一招考进入到昆明市盘龙区新迎第一小学工作至今。回想九年的教学生涯,给我自信和动力站在讲台,在教育之路上收获满满,体会到一名青年教师的成就感和幸福感,真正明白了教师的使命和责任的,是教育学院恩师们对我的谆谆教导。

普通话是成为合格教师的第一张名片。在学院老师的悉心教导下,我练就了学习好普通话的本领和技巧,顺利通过了普通话水平测试。学院老师们精心指导,让我与陈智超、魏文君两位同学分别在学校第七、第八届金梧桐朗诵大赛中两次荣获一等奖的好成绩。在老师们的辛勤培养下,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成为我面试过关的利剑,而朗诵已经成为我的一项爱好和特长。在工作岗位中,普通话这项过硬的本领,让我在课文朗读示范时获得学生的阵阵掌声,同时在盘龙区以及学校的相关活动中担当主持,展示出个人的良好专业素养。

“三笔字是做合格教师的另一项基本功。读大学期间,手提一块小黑板,带着毛笔、毛毡、钢笔字练习本,成为了分辨教育学院学生的标志之一,更是教育学院学生一道亮丽的风景。学院的老师每周指导我们练习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从一笔一画的练习开始,一日一月的积累,让我们在扎实的训练中,掌握了写好三笔字的技能。张老师,你写的字好漂亮,我要向您学习。每当听到学生和老师们的夸赞,心中最感激大学恩师们无私的付出和培育。要练惊人艺,须下苦功夫。在老师指导下学到的这项技能,让我成为盘龙区书法教育课堂教学研讨课首位执教老师,同时在盘龙区小学语文教师基本功大赛中荣获综合一等奖、书法特等奖。在学校领导的重视和关怀下,我负责组建了学校的书法工作室,学校的书法教育稳步开展,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贡献力量。

我们在大学学习的钢琴、绘画、舞蹈、音乐、美术技能,泥塑、手工、合唱技巧,语文、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材教法、多媒体使用与制作、教育科研方法等,总能在工作中能帮助到我们,既展现出大学学习期间的专业能力,又可以游刃有余的解决在工作遇到的一些难题。

感恩教育学院的每一位老师,是您们的关心、关爱、关怀,为我们在追梦的路上生长出奋进的翅膀,让我们勇敢的在社会这片蓝天自由翱翔。在这里,我代表教育学院的学子们,向每位老师道一声:老师,谢谢您,感恩与您们美好的遇见。您们对我们的爱,我们会永远铭记于心。

“阳光语言艺术团胡杨林书画社合唱团舞韵舞蹈队等一个个熟悉的学生社团,为我们开展多种形式的文艺、体育和科技文化活动搭建了平台。在学生会这个集体里,我们碰撞出青春热情的思维火花,把学院的同学们团结到一起,在学院领导的殷切关怀下,组织好各项学生活动,展示出教育学院学子的优秀风采。

教育学院的学子们,相信你们不管身在何方,一定会像在母校求学时一样勤学上进,奋发图强!相信你们和我一样,会记得我们在教室里静心学习,图书馆忘我读书,赛场上努力拼搏,社团活动中秀出自我……

如今,我们奔赴在祖国各地,在工作岗位上努力向上,如同母校中烂漫的樱花,炫彩开放!

我骄傲,曾在人杰地灵的楚雄师院求学;更自豪,楚雄师院为我搭建了飞扬青春的舞台;最难忘,楚雄师院给予我人生的启迪。

母校啊,真想马上回到您的身边,去看看美丽如画的校园,去拜见可亲可敬的恩师,走进熟悉的社团一起参加活动,和多年不见的同窗再聚首,回忆心中我们永不逝去的青春……

待明天雁塔樱花绽放,我们刚好毕业十年,定相聚!

【张川校友简介】原初等教育学院(现教育学院)2005级小学教育本科1班学生,现就职于昆明市盘龙区新迎第一小学,任学校党支部委员、教科室主任。中国教育学会会员,昆明市教坛新秀,盘龙区优秀共产党员、盘龙区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盘龙区小学信息技术骨干教师,盘龙区人民法院人民陪审员。

 

                                             

图:张川校友近照




听见生命拔节的声音


(教育学院2011级小学教育 桂松松)


犹记得,那时正是夏末,凯旋门前的荷花那样碧绿、清香与婀娜,迎新的人流充满了校园,是那样热烈,那样充满生机。励志楼前,我抬头仰视,那种高大让我胆怯而又渴望。犹如初芽的种子,当我投进它的怀中,便立根于此,生命,仿佛才刚刚开始。

教育学院,我怀着一颗长成合格人民教师的种子而来,她给了我成长的沃土、阳光和雨露,让我的生命不断拔节、生长。

学院全面的专业课程设置,丰富实用的技能学习和训练,无不吸引着我。在各个学科的专业课程里来回畅游,在理论与实践的不同模式下锤炼打造,大学这个名词对于我来说是充实的、丰实的、真实的。

还记得现代汉语课的妙趣横生;数学分析、高代、奥数教程等课程的艰难前行;教育学专业课程的充实与领悟;现代教育技术等课程的实用与便利。难以忘记音乐课上的欣喜与激情,唱歌、弹奏我也可以;难忘记舞蹈课上的羞涩与欢快,不断挑战自己;难忘记书法课上的坚定与自信,不放弃才能越而胜己······在这不大的地方,我从未像那时一样,充实、生长得成为自己,在老师的目光中,在母校的沃土里,像竹,拔节、生长。

小学教育专业一直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师德修养高,专业基础实,教育能力优,教学技能强,艺术素养好,掌握系统的教育理论与方法、学科知识与技能,具有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人才。毕业后无论去向哪里,都能持续为国家基础教育事业而奋斗、创造!学院的人才培养让我得到了成长,羽翼逐渐丰满,剩下的就是依靠自己翅膀追风拍浪,将自己锤炼得更有力量。

如今,我站在人民教师的岗位上,回味着那时的一切,那样意犹未尽、想梦回故里。她教会我身为教师的必备基础与技能,教会我学习的方法和能力,教会我怎样去生长和发展。于我来说,她对我的教育并未在毕业那天结束,而是持续影响和鼓励我奋斗至今。在教育学院的四年锤炼,我获得了满满一大箱的荣誉证书,“云南省三好学生”、“云南省优秀学生干部”、“国家奖学金”以及各种校级的评优和文艺活动奖项,满满的都是鲜红的颜色,这是我一生的财富,更是我至今不变的追逐。

毕业三年了,奋斗在基础教育一线,我是幸福的,能将我的所学运用于教育事业,不断实践和创造,我已经实现了大学时期的理想。然而,不止步于现状,生命才有生长。在教学生涯里,让自己成为优秀教师确是像一个永无止境的长远目标,的确,标杆、参照不同,优秀标准也不一样,可是,学无止境嘛!只要生命在拔节,就没有白活!

三年,体验了班主任工作、德育处学生工作、教导处教学教研工作,到现在预备校长,经历了很多艰辛与困苦,从以前的教育教学到现在的教育管理,我都感谢我在教育学院的所学,回望那时才知所经历的每一点一滴都是一笔财富。

时常想,在励志楼下的青翠草地上,静静听,生命拔节、生长。

 

【桂松松基本情况简介】:楚雄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小学教育专业学生,2015年毕业。现就业于昆明市官渡区中华小学海伦国际学校(华东师范大学,生命·教育学院“新基础教育”基地合作校),现任职课程教学部部长。

图:桂松松校友近照

 

 


90后的坚守与责任


----我院毕业生徐晓瞳事迹


1994年出身的徐晓瞳,2016年毕业于教育学院小学教育专业,是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独龙江乡马库小学的特岗教师,年纪轻轻的他不忘母校校训,并以此为自己行动的标杆,用爱与责任坚守山区学校,与其他两位老师一起陪伴着17个来自缅甸和中国的孩子。

徐晓瞳1994年出生于大理州云龙县,2012年,18岁的他成为了楚雄师范学院2012级小学教育专业的一名学生。20167月毕业后,徐晓瞳报考了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独龙江的特岗教师。本来他可以回到家乡考事业单位或者公务员,但他毅然选择了独龙江。

8月,23岁的徐晓瞳进入贡山独龙江地区工作。初来乍到,新鲜环境让他着实兴高采烈,但忧郁也随之而来。来到独龙江的第一个中秋节,徐晓瞳与孩子们正在过中秋,突然教室里的电灯闪了几下就不亮了,去村委会打听才知道原来是因为公路塌方砸断了电杆。回到宿舍,蜡烛映照着他孤独的身影,无电无网,仿佛与世隔绝,他开始陷入巨大的忧郁之中。“呀,我们一起去踢球吧”,学生跑来约他一块去踢球,一块不大的操场,破旧的皮球,这也是小朋友们最喜欢的娱乐项目。孩子们也把他从无电无网的忧愁之中拖了出来:一起去学校水源修水、一起去村里“捡柴火”、一起唱歌、一起踢球。渐渐地,孩子们和老师开始熟络起来。孩子们从“呀、呀”到“谢谢老师”学会讲礼貌,从不会读写名字到背诵古诗文,从脏乱破旧的穿着到讲卫生爱卫生,他看到了孩子们身上的变化,也看到了自己的变化,他和孩子们融在一起了。徐晓瞳老师毕业一年多,虽然条件艰苦,但村民的关心,学校领导的重视以及在农村长大的他懂得山村生活的艰辛更愿意为这群孩子付出。他在想,想要成为改变孩子命运的人,孩子们需要老师。独龙江乡马库小学不仅有5个中国的小朋友,还有12个缅甸的小朋友,而且距离独龙江乡政府很远,所以很多条件都很不好,一年四季有两季不通电和路。学校只有三年级的学生,因为没有生源所以一直没有新生,村子离乡里40公里,乡里离县城80公里。在偏僻的贡山独龙江,老师们既是孩子们的师长,还要充当孩子的父母,他几乎没有周末,周末就都在学校,他会和孩子们一起洗洗衣服,给孩子们理发、梳头,搞搞卫生……。

2017年9月,独龙江乡突降暴雨,是断路最严重的一次,历经三个月恢复通车,四个月恢复通电。期间所有的生活必须品都要靠自己从断路处背过来,一趟耗时20分钟,路途凶险,稍有不慎便会跌落江中。有人问他,你为什么这样拼命,他说是楚雄师范学院的 “笃学尚行、扬美崇善” 校训砥砺着他一直前行。

23岁,毕业就坚守在偏僻山区的教学岗位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母校“笃学尚行、扬美崇善”的校训。这也是一个90后执着、坚守、担当的一个最好注解,虽然过程很辛苦,但是他所做的事业很伟大。从某种意义上说,90后们是最接近于现代气质的中国人,他们正日渐成为弘扬正能量的中坚力量,或许他们并不完美,但他们一直在改变,变得更有责任感和社会担当。徐晓瞳老师这份正能量榜样的荣誉,并不仅仅是徐晓瞳他一个人的光荣,更是像他一样战斗在一线的整个90后年青年群体的荣耀,他们的言行,也代表着每一个楚雄师院人践行理想的成长历程。

图:徐晓瞳校友近照

图:徐晓瞳为孩子们理发

【徐晓瞳校友简介】徐晓瞳,男,2012级小学教育专业2班学生,2016年毕业,现就职于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独龙江乡马库小学特岗教师。




梦想在这里起航


(教育学院2013级学前教育专业  李伊莎)


四年前,从江南水乡到彩云之南。面对陌生的环境、崭新的面孔,不知所措。从高中的稚嫩走入大学,就如同翻过了一座山,山的两边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在还未摆脱迷茫之际,几位大四的学长、学姐来与我们做交流。学长学姐丰富的经历、优异的成绩让我明白:大学生活是美丽而又多彩的,而如何在这片天地里让生活变得更加充实而丰盈,实质上是取决于自己的选择。

老师们在课堂上认真严谨的教学态度,指引我们端正学习态度来学习;鼓励我们积极阅读与专业有关书籍和资料,扩大自己的知识面;除了积累知识,学院也积极鼓励我们申报感兴趣的课题,努力用创新、科学思维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大学的生活不是想象中的轻松悠闲。每晚,一个人走在回宿舍的路上,四周的寂静也偶尔会感到孤独,但想到一天充实的收获,每个步子又会踩得格外轻快。路边每一盏昏黄的路灯都见证了我的奋斗,每一间自习过的教室都印下了我的背影。直到现在,我仍然努力以这样踏实、沉稳的脚步走在研究生的求学生涯中。

大学不仅仅是知识的聚集,也是通往社会的大门。在接近梦想的路上,猛然发现光有较好的学习成绩是不够的。没有良好的综合素质的支撑,梦想的道路依旧举步维艰。教育学院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开放的平台:在一个个活动中,一个比书本更加广阔的世界展现在了眼前:我学会主持人应该具备的自信与临场发挥;学会在舞台上恰当地用舞蹈表现自己的情感,摆脱曾经的自卑;学会在评委们面前真实而大方的展现自己,渐渐褪去曾经的青涩;学会了团队协作,从比赛中学到了自信,从对手身上学到尊重,从队友身上学到互助。内心也变得更加强大和坚韧。通过一个个实践活动,也结识了许多与我一样追逐梦想的人,与他们在一起,倍感温暖与鼓舞。

时光荏苒,回首往昔,四年的大学生活,感恩和奋斗成为记忆。楚雄师范学院以“笃学善行,扬美崇善”的校训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学子们,以朴实的学风教我们求学,以其博大的情怀、充实的校园生活育我们成人。对于楚雄师范学院,对于教育学院,心里有太多的不舍。这里见证了我的美好年华。在未来学习生活中,我会将在楚雄师范学院,在教育学院所得到的一切收获都延续为一种习惯,秉承梦想与感恩之心,知道感谢每一粒种子与每一缕清风,也知道要早起播种和御风而行.

 

【李伊莎基本情况简介】李伊莎,女,汉族,1995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系教育学院2017届毕业生,现于深圳大学攻读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

图:李伊莎校友近照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2015级教育技术专业 陆妙苗)


2015623日收到了高考成绩的短信,看到的刹那没什么波澜,大概也都在意料之中了。没想过要复读,所以现实的选择有两种:一是留在省内读三本,而是去省外读二本。很显然,我选择了第二种,但我自己到现在也没想明白怎么来到了离家两千多公里的云南楚雄。地理并不好的我,不知道两千多公里什么概念,直到在这里待了快三年了,明白了两千多公里大概就意味着三个半小时的飞行,十几个小时的高铁,四十多个小时的火车,以及一年的两次回家。

到现在还记得高考志愿上是这么填写的教育技术学专业是第三志愿。2015814日收到了来自楚雄师范学院的录取通知书,被录取到我校教育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学习。但是教育技术学是什么专业呢?我在百度之后得出的答案就是:计算机老师!

2015830日,作为班级里最后一个到校报到的,被分到了一个老校区混合宿舍,和其他班的同学一起住。那天最深的映象大概就是关于我爸的了,送我来学校帮我打扫好宿舍后就说要回去了,站在宿舍大门口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一直听着他的嘱咐,然后他说,我走了,你进去吧。还是在大门口站了很久,眼泪止不住,但惊喜的看到了他折回的身影,我看清了他泛红的眼眶,他问我要搬去外面住吗?怎么回答的呢?不了,就住这里吧,住久了就习惯。而我也再没等到他折回的身影了。也是那天在微博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花四年遇见更好的自己!

真正对教育技术学专业有点了解是开学不久后谢利东老师为我们讲解了2015级教育技术学人才培养方案。了解了教育技术学是什么,教育技术学的特点以及四年的所要学习的课程和要取得的学分目标。那之后对教育技术学的认识就不再局限于计算机老师了,而将近三年的学习,它更是带给了我无数的惊喜:在实验室拆开第一台主机,又给电脑重装系统;亲自连接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机房探索PowerPoint的强大功能;端着实验室相机拍摄校园美景;学习各种软件的操作,创作配音,制作剪辑校园短片;为了个人网站熬夜打代码;走上讲台锻炼各种教师技能……也相信,未来它将还有更多的惊喜!

当然,这两年多,也不仅仅只是局限于学校,局限于学习。在2016年七月的暑假,跟着一帮同学去到了临沧山区的旧城完小进行了将近一个星期的助教。那算是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进入课堂,也是在那里我给同学们上了人生真正意义上的一堂课,虽然是一堂趣味作文课,看似与我所学的专业无关,但是不管在制作课件上还是在课堂教学技能上都与教育技术息息相关。也通过这一堂课,让我认识到了自身还存在的不足,以及今后的努力方向。而在2017年的暑假,很有幸能够参加教育学院组织的暑期泰国交流活动。这也是人生第一次踏出祖国的大地,去感受异国的风土人情,感受不一样的校园文化,也认识了一群喜欢微笑的朋友。

一直很相信一切都是有冥冥中的安排,只是看你如何看待。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来到离家千里之外的云南,让我学会了独立。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来到楚雄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在一个师资力量很丰富的学院,不管是在哪个方面遇到困难,都可以找到能够询问的老师。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住在了混合宿舍,能认识更多其他专业的同学。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来到了15级教育技术学这个大家庭,和大家一起探索教育技术学这个很高大上的专业。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在这里遇见了人生的许多第一次。

四年学制,余下的时间也不多了,仍然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陆妙苗同学简介】陆妙苗,女,汉族,1997年3月生,预备党员,现就读于楚雄师范学院教育学院2015级教育技术学专业。


楚雄师范学院教育学院  地址:云南省楚雄市鹿城南路546号
电话:0878-3139093  邮编:67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