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校友——杨月兰(2007级学前教育班)

作者:陈燕芳 时间:2025-10-10 点击数: 审核人:乐林会 编辑人:乐林会

一、个人简介:扎根深山的教育蒲公英

杨月兰,中共党员,彝族女儿,1988年10月出生于苍山脚下的黑马村。2011年从楚雄师范学院毕业后,她像一粒倔强的蒲公英种子,在漾濞县的大山深处扎根。从2013年踏上瓦厂完小的讲台开始,13年间辗转四所山区学校:在黑马小学坚守9年,既当校长又当"孩子王";2023年短暂交流至县城后,2024年毅然重返苍山西镇中心完小。13年间,她以三尺讲台为家,在校长与教师的双重身份中切换,用10年班主任生涯守护童真,用9年校长岁月托举希望。这位被山风染红脸颊的女教师,用青春在大山深处书写着"教育守望者"的深情诗篇。

二、主要事迹:以爱为舟渡群山

(一)全家总动员托起山区教育梦

2014年接手黑马小学时,面对简陋的校舍和40多个寄宿幼童,这个未成家的小姑娘展现惊人魄力:父亲变身“全能维修工”,从修理床架到修剪老树无所不包;母亲成了“炊事班长”,灶台到菜畦留下她忙碌的身影;连白发苍苍的奶奶也加入“哄娃大队”。当其他女孩还在父母怀中撒娇时,26岁的杨月兰已带着全家撑起一所学校。“学校是我第二个家”这句口号,在她这里化作真实的生命实践。

(二)40个孩子的"校长妈妈"

“杨老师,我裤脚湿了”“老师我肚子疼”……每天清晨6点半,孩子们像归巢的雏鸟扑进她怀里。帮低年级女孩梳辫子的是她,给尿床男孩晒被褥的是她,深夜为生病学生守夜的还是她。她每学期都会家访,家访本上记满了家庭困境:这个失去双亲,那个与奶奶相依为命。2017年怀孕8个月时,班上最腼腆的男孩突然塞给她一包野橄榄:“我奶奶说酸儿辣女,老师吃了就不吐了!”这份纯真的惦念,让她在潮湿的雨季里哭得像个孩子。

(三)九载耕耘换新颜

这些年,令她感触最深的是,山村少年对山外世界的炽热憧憬始终未变,而托举他们翱翔的翅膀却在岁月中蜕变重生——这承载梦想的翅膀,正是黑马村日臻丰盈的教育沃土。“要让孩子们在更好的校园里追梦!”她四处奔走争取支持,2018年底,随着大理州教育体育局400余万元帮扶资金的注入,占地5000余平方米的新校园在苍山下拔节生长。孩子们欢呼着在塑胶跑道上奔跑时,她又开始“较真”:发现食堂水压不稳,她与施工方据理力争;雨季道路泥泞,她带着家长挖排水沟、铺碎石,又和村干部踩着泥泞丈量山路,将蜿蜒3公里的求学小径铺就成缀满笑声的"彩虹路"。如今漫步校园,那些曾困扰几代人的缺水与行路难,都化作了少年们追梦途中最坚实的基石。

三、主要成就:丹心育得桃李香

她认真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遵纪守法,不忘初心,不辱使命,自觉提高自身思想修养和坚定理想信念。从教13载,她始终践行“四个引路人”使命,时刻以“四有好老师”的标准要求自己,严格遵守《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以高尚的人格、渊博的知识和良好的修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关心、爱护学生。

在她的坚守下,黑马小学从濒临撤并的教学点,蜕变为县级“文明校园”、州级“平安校园”,荣获乡级教育教学综合考核“先进集体”8次;荣获教育局授予“师德师风建设先进团队”;荣获县人民政府授予“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在她的耕耘下,她被评为县级骨干教师,荣获省级优秀论文一等奖,荣获县级“优秀教师”;县教体局颁发“语文教学优秀奖”3次、荣获县教体局颁发“数学教学优秀奖”6次、荣获乡级优秀教师4次,乡级先进教育工作者4次,还被评为优秀班主。

当晨曦染红苍山十九峰,杨月兰又站在校门口迎接她的“小太阳们”。13年风雨兼程,她把教育情怀酿成山泉,滋润着彝族山寨的每一寸土地;将青春岁月织成云锦,托起大山深处一个个振翅的梦想。正如她办公室那盆总也开不败的山茶花,这位彝族女儿正用毕生心血,在乌蒙山间书写着最动人的教育诗篇。



楚雄师范学院教育学院  地址:云南省楚雄市鹿城南路546号
电话:0878-3139093  邮编:675000